作者: 王振宇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1-11-19 09:53
初冬時節,走進單縣時樓鎮徐集村,靜謐舒適的村莊、錯落有致的房舍、干凈整潔的道路、勤勞樸實的村民,讓這個村莊充滿生機。
近年來,徐集村以美麗宜居鄉村改造為契機,強黨建、整村貌、興產業、促增收,走出了一條立足自身實際、不斷增強發展能力的新路子。
“2018年,我們村完成了美麗宜居鄉村的改造,群眾居住生活環境得到很大提升。但如何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,讓群眾腰包鼓起來,成為擺著我們支部一班人面前的難題。”徐集村黨支部書記陳明東說。
陳明東得知村民陳效來外出多年,一直在呼倫貝爾從事食用菌的種植銷售行業,經驗豐富,便組織黨員干部、群眾代表前去考察項目。
“通過考察,我們發現食用菌種植產量高、效益好,于是我便有了動員群眾成立食用菌合作社,大伙一起種蘑菇的想法。”陳明東告訴記者。
萬事開頭難,由于群眾之前沒接觸過食用菌種植行業,并需要投入一定資金,紛紛打起了“退堂鼓”。
“群眾不敢干,咱村干部帶頭辦,等干出效益了,再動員群眾加入。”在村“兩委”班子會議上,陳明東當即拍板,隨即發動村“兩委”班子6人,每人出資10萬元,建成了10個食用菌大棚,并聘請了有相關種植經驗的村民陳效新進行技術指導。
在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帶動下,群眾紛紛響應并加入合作社,徐集村產業發展的“春天”來了。為提高合作社效益,需要建設高標準蘑菇大棚,資金又成為一個大問題,徐集村“兩委”積極向上級政府爭取了200萬元扶貧資金,相繼又建設了17座高標準蘑菇大棚。
“我們的大棚內有溫度控制系統,可以根據天氣變化自由調節大棚內部環境溫度,從而保證了蘑菇產量,也延長了蘑菇的銷售時間。”陳效新說。
蘑菇產量上去了,銷售又成了問題。徐集村“兩委”發動陳效來返鄉創業,在村里投資2000余萬元成立了單縣丙宮食品有限公司,對蘑菇、蔬菜進行貯藏和深加工,提高了蘑菇的附加值,增加了收入,并拓展了豆苗無土栽培產業,擴大了產業發展規模。同時,村“兩委”還積極跑市場,對接產銷會,找各大終端市場和周邊市場,建立了穩定的購銷關系和渠道,打開了食用菌銷路。
“現在我們的產品,不僅在縣城和周圍鄉鎮銷售,更多的是銷往鄭州、上海、廣州、杭州等大城市。”陳明東說,“一個大棚一年的純利潤在8萬元左右,不僅為群眾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,還為村集體增加了15萬元的收入。”
一棵食用菌,盤活了村莊的資源,掀起了創業熱潮。現如今,服裝、電子等企業的相繼入駐,使徐集村走起了多元化發展的路子。下一步,該村將繼續強化黨建引領,進一步鞏固群眾致富的信心,為鄉村振興續寫新篇章。
文/圖 記者 王振宇